• 首页
  • >>
  • 行业新闻
  • >>
  • 领导讲话 | 蔡进:推进我国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领导讲话 | 蔡进:推进我国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2017/10/25 8:32:05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
“2017中欧全球供应链高峰论坛的发言

 

 

非常感谢赵先德教授邀请我到中欧商学院来和众多供应链知名教授、专家、企业家一起交流我国供应链创新与发展。今年1013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84号文件《关于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现代供应链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实践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表明我国经济在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进入到供应链创新时代。借此机会,我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要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宏观视野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现代供应链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是现代供应链。应该说,“现代”这两个字为我国供应链创新与实践赋予了明显的时代特征。现代供应链是现代经济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现代供应链可以推进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创新。具体来说现代供应链至少要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相对与我国传统的发展方式和生产组织方式,供应链本身就是现代的,是现代发展方式的创新。供应链与我国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生产经营组织形态最根本区别就在于:传统生产组织方式是需求驱动的,通过需求规模扩张获得经济发展。而现代供应链是以供给驱动为特征,通过供给侧质量提高和效率提高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这两种模式的立足点、着眼点不一样。基于过去传统以需求驱动为特征生产组织方式来讲,供应链是现代的。供应链的创新适应了我国经济高由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或者说只有供应链的经济组织形态才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的增长,所以说,供应链代表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转折。这对于中国未来新型现代经济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二是从供应链本身发展阶段来讲,我国供应链创新与实践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发展现代的供应链。供应链在全球有几十年发展历史,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发展一定阶段,相对成熟。中国现在发展供应链,要吸收供应链核心功能、核心内涵、核心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超越发展,进入供应链发展的新阶段,即现代供应链阶段。

相对传统供应链,现代供应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智慧化”“数字化”。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极大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类开始进入智慧化的新时代。未来人类还会在智慧化发展的基础上,进入数字化发展时代。我们当前处于由信息化进入智慧化时代的开端,发展供应链既要建立其核心功能如整合、优化、协同,形成其核心理念如包容、开放、共享,落实其基本目标如降成本提升效率,更要适应智慧化要求,发展智慧化和数字化供应链,把握住现代供应链发展的大方向。

三是现代供应链实现目标也在传统供应链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延伸。传统供应链的目标是对现有存量降成本、提高效率,由此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现代供应链在完成传统目标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供应链创新发展,改造供给体系创造新的价值、新的财富、新的动能。所以,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现代供应链作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形成新动能一个重要抓手。

四是习总书记提出的现代供应链将供应链创新发展由微观引向宏观。供应链从微观层面走向宏观层面,这本身也是现代的。过去谈供应链多是在微观层面。虽然供应链是从企业微观经营组织着手,但是供应链发展到今天必然走向宏观。从全球来看,人类共同目标是构建人类共同命运体,关键在于实现人类的互联互通。而在实现人类互联互通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支撑力量就是全球供应链,这是宏观层面的事情。中国在创新和发展供应链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微观供应链发展,更要考虑宏观供应链发展。既要从微观层面推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组织协同,更要在宏观层面推动产业之间,地区之间的组织协同,真正从经济组织形态上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所以现代供应链的创新与实践就是要把微观供应链与宏观供应链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中国供应链宏观体系。

二、要从宏观层面深刻把握中国新时代发展供应链的基本趋势和现实意义。

1、创新与实践现代供应链是降本增效、提高发展质量的根本路径。

过去我们说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核心关注的是速度。而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经济开始由高速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增长,核心关注的是质量。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必然要求经济增长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速度要服务于质量提升。事实上,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要追求GDP高速已经不现实了,换句话说过去那种传统规模速度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于新时代发展要求,所以要通过提高质量来提高中国经济发展效益和效率。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核心首先是降成本。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来讲,成本主要有三个方面: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当前,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不可逆的。原材料成本上升虽然有波动,但由于原材料的稀缺性,长期来看其上升趋势也是不可逆的。那么,降成本的重点就在于降低物流成本。从生产到销售、消费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通过物流作业才能实现,在完成每一个环节物流作业过程中形成的成本都是物流成本。国际上有一个通用的概念是物流成本与GDP比率。2016年中国物流成本是11.1万亿,与GDP的比率14.9%。这个比率全球平均是13%,美国是8%-9%,日本是8%左右。横向比较,中国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比高得多,降成本的空间巨大。如果物流成本占GDP比率从14.9降低到8%,那么物流成本就能下降几万亿。

目前,我国从宏观到微观,从政府到企业,对于降成本特别是降低物流成本形成了广泛的共识。今年8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这次国务院出台的84号文件《关于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正进一步明确了降成本的实现条件和根本途径。

当前,降低物流成本有三条途径。一是优化经济结构。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20年间通过结构优化,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占GDP比率增长一个百分点,物流成本占GDP比率降低0.56个百分点。我们也对中国发展服务业,通过优化结构降低物流成本做了测算,从1991年到2016年服务业占GDP比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物流成本也下降近0.5个百分点。2012年到2016年,中国物流成本从18%已经回落到14.9%。可以说这一时期物流成本下降主要是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所带来的。然而,经济结构的优化是有边界的,需要保持在一个科学适度的比例。因而通过经济结构优化降低物流成本也会有边界。美国服务业占到GDP70%-80%,现在又提出回归制造业。中国既要吸取美国经验,也要反思美国过度发展服务业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我国服务业占GDP60%左右是比较合理的。要留出一定空间从供给侧的角度提升制造业,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创新含量,价值含量。但以降成本为驱动推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优化无疑使转型升级得到深入。降低成本的第二个途径就是政府通过减税减费降,营造良好的物流环境降低制度性成本。在这方面国务院以及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降低物流成本的第三条途径,也是最根本的途径就是生产与物流组织形态的创新,即创新与发展供应链。目前单个企业已经很难把物流成本降下来。唯有通过供应链创新,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协同来降低成本。供应链的基本功能一个是整合。单个企业自己独立运营的时候,每一个企业要有仓库,10个企业就有10个仓库,从供应链角度来讲是资源的重复配置。如果将10个企业整合到供应链平台上,可能1个或者2个仓库就能满足10个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实现资源优化,资源优化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供应链第二个基本功能是优化,过去每家企业需要有10个流程甚至更多,单独的10家企业就需要有100个流程。如果整合到供应链平台上,可将一些重复的流程优化,生产经营效率就会提高,成本就降低了。供应链第三个基本功能是协同,尤其是产业之间协同。过去中国企业不是按照上下游战略协同来安排生产、释放产能,而是按市场需求。短缺经济时代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产能也不断扩张,不断释放。但市场需求不是永恒的而是波动的,依据市场需求来设计和释放产能,久而久之必然形成产能过剩。而通过供应链的创新,将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地区之间有序的、能动的协同起来,就能避免产能过剩,避免成本浪费。可以说,降低物流成本的结果必然走向供应链创新,换句话说,供应链创新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根本途径。当然,通过创新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不是要一味追求成本下降,而是要将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适度水平。这个合理适度水平能保证供应链有序、敏捷、高效运行。这是推进我国供应链创新与发展的第一个现实意义。

2、创新与实践现代供应链是创造新价值、新财富、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供应链创新不仅仅是停留在降成本、控成本的阶段。供应链创新进一步深入是要推动创造新价值,形成新动能。现在全球都在广泛应用互联网,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工业4.0”,这些国家发展互联网主要是从供给侧驱动,以提供有效供给,创造新的消费。比如依托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从供给侧驱动,将计算机技术从机房搬到家庭,有了家庭用的PC机,再从家庭搬到老百姓口袋里,有了手机,有了移动智能终端,这就是通过提供有效供给,创造新需求,新的消费,从供给侧为广大用户创造了新的消费空间。我国现在互联网平台发展十分普及,但我国互联网的应用主要是需求驱动,往往只是对现有需求整合和放大,并没有创造新的供给体系,提供有效供给,形成创新需求。这种对现有需求的整合与放大是有天花板的,是有边界的,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形成“需求固化”。在这一点上,我们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在理念上,在顶层设计方面与人家有差距,这种差距若干年后就会显现出来。供应链的本质就是创新供给体系,优化供给质量,发展现代供应链必然要以供给侧驱动,完善供给体系,创新有效供给,为老百姓创造新的消费空间,从而创造新价值、新财富、新动能。

3、创新与实践现代供应链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全球化进程的关键支撑。

习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也正在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全球化进程。而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一个重要的支撑体系就是供应链。只有构建高效协同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以此作为支撑和后盾,中国企业才能在“走出去”的进程中稳步发展,中国才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把握更多的主动权。推进人类的经贸交往、人文交往的互联互通最根本,最基础的就是基于全球化的供应链。所以,从全球化的进程看,构建一个包容开放、高效有序、共建共享的供应链体系,意义更重大更长远。

4、创新与实践现代供应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时代要求。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供应链体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时代的要求。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同样需要有强大的现代供应链作为基础。

三、要从战略创新的角度深刻领会与把握现代供应链的宏观定位。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现代供应链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基本形成了我国供应链宏观体系。这个宏观体系定位非常明确:一是明确了创新与发展现代供应链的基本目标,就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明确了供应链创新与发展的宏观任务就是降低成本,创造新价值,创造新动能;三是明确了现代供应链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组织形态创新的根本途径之一;四是明确推动现代供应链由微观层面向宏观层面发展,把微观供应链创新与宏观供应链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微观供应链的深入发展,也有利于打造宏观供应链的发展基础。

总之,我国开始进入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发展的新时代,我们一定要把握住当前的大好时机,为创新与发展现代供应链做出贡献。

谢谢各位!

 

(来源:中物联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