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行业新闻
  • >>
  • 逆天机器人能跑能跳能扭......能赚钱吗?比花式炫技更重要是商业化变现!

逆天机器人能跑能跳能扭......能赚钱吗?比花式炫技更重要是商业化变现!

2018/10/23 9:34:15

在过去的一周多时间里,波士顿动力连刷三波存在感,一波比一波猛,不仅倏然拔高了业内上限,也不断挑战着人类的想象力。

 

第一波,先是有人形机器人Atlas顺利“跑酷”,肌肉线条结实流畅,跑酷动作协调矫健;第二波,又有机器狗Spot视察日本建筑工地,爬高上低丝毫不怯,在自主导航的指引下,崎岖路径也能保持稳健,眼观六路视察像模像样;第三波,厉害了,你以为波士顿动力这帮理工直男只会造“直狗”,但是,分分钟一个连跳带扭,配着抖音神曲来一段热舞的SpotMini就展示在你面前:

 

 

 

这段视频展现出来的技能及应用场景,不同于以往的“直狗”设定:它展现了极为惊人的柔韧性、极为精准的节点控制能力,完全融入了蹦迪爱好者的“夜常生活”中。

 

因此,三连发操作下来,波士顿动力不仅是逆天炫技那么简单了,而是向外界展示机器人协作的多种可能性,背后对应的则是该公司巨大的技术能力和商业潜力。横亘在两者之间的,便是商业模式,也是科技企业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经之路。在物联网时代大背景下,技术、变现、商业模式这组话题极富挑战性,波士顿动力对此将如何破解呢?

 

技术与市场遥遥相望


 

不可否认,对于任何一个科技范畴而言,技术突破对产业的促进带动、市场需求对产业的引导修正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往往它们分布在产业链相距较远的两端,难以兼顾,这就导致了许多产业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恶性现状:

 

技术型企业在沿着既定的“大趋势”方向一路狂奔,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追求超高水平的技术突破和绝对领先;

 

用户这一端,仍处于低水平的运营方式,无法享受技术创新解决固有痛点、带来的利好升级,仍需在市场上苦苦寻觅适合自己的产品或方案。

 

这种现象遥远吗?相信物联网圈内许多人都感同身受:技术型企业在实现一定突破创新后,仍面临产品化、方案化、市场化、生态建设等一系列必要环节,“叫好不叫座”的壁垒又给持续的技术迭代带来巨大压力。

 

因此,如何跨越从技术到产品、方案、市场、生态的层层壁垒,摸索建立合理的商业模式,最终为用户带来切实价值,是一道综合性的大考。当然,商业模式的建立并非技术型企业自己的重任,它需要产业链各环节高度协作、信息互通、方能实现利益的合理共享、技术的最大赋能。

 

商业化意识的转变,波士顿动力“上道儿了”?

 

机器人产业,正经历这种尴尬局面。“机器人不赚钱”,一直是许多机器人公司的痛苦,尽管前景看似颇为繁荣,但企业多处于观望阶段,期待机器人的功能更多、价格更低、更为实用等。

 

因此,即便先后推出多只网红、逆天、旋转跳跃不停歇的大狗家族,波士顿动力也并未能够在商业化道路上一帆风顺。在技术变现的漫漫长路上,波士顿动力早就开始了探索,但问题总比预料的多,不仅有机器人行业的通用难题,还有头部技术领先者专属的附加题。

 

一是从“实验室”到商业实战的多重验证。


 

 

虽然波士顿动力名为一家公司,但从基因上来讲,它出身于学术殿堂,具备极浓的“实验室”基因。创始人马克·雷波特是麻省理工教授1992年成立该公司,团队基本是来自于麻省理工的学术人员,又长期依附于麻省理工的MIT实验室。从美国国防部的资助计划中走出来后,2013年波士顿动力被谷歌收购,后来和平分手,又被软银相中。然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波士顿动力几乎未曾改变过研究方向,甚至没什么商业计划。

 

然而,“实验室”的产品终究是要投入实用的。那么,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在现实中,是否有如youtube视频中那般逆天呢?打脸来得不要太快。


比如说波士顿动力早期非常出名的“大狗机器人”。这款能像真的猎犬一样前进、翻约障碍的四足机器人,原本是给军方提供的战场辅助机器人。然而军方对这个强劲有力的大狗表现出来意料之外的嫌弃,原因竟然是噪音太大!!另外,繁杂的零部件,让这只名贵大狗即便买得起,也“用不起”、“坏不起”,高昂的维修成本让它根本无法全身心投入实际军事行动。

 

 

再比如另一个网红机器人“猎豹”。时速47公里的它用机器天赋超越了所有哺乳动物的运动极限。但能够支撑逆天速度的,只有靠逆天能耗。换言之,“猎豹”机器人必须连接大量电缆才能使用,简直难伺候。再到后来的“后空翻小能手”双足人型机器人AtLas、最近的三连发刷屏机器人家族,虽将机器人技术天花板一再突破,连创新高,但是困扰波士顿动力投入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能耗和成本问题依旧没有得到任何解决。

 

那么,工业机器人最看重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方面,这帮机器人家族表现又如何呢?Raibert在《连线》杂志的一次活动上强调过这样一个事实: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定律在机器人界也适用。比如前些天的跑酷视频,Atlas就NG了20多次才拍出了那段完美表现。换言之,你能看到的完美表现,绝!不!可!能!出现在实际应用中。

 

此外,量产能力是衡量一家公司在商业之战立足的重要指标。而波士顿动力的明星产品个个都不简单,据悉,每台AtLas的造价都在数百万美金之上,而Spot系列又会贵出天际,并且精巧的零件大多难以量产,机器人的量产更是遥不可及。

 

综上所述,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在关键的技术充足性验证方面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功耗、稳定性、成本问题、量产能力。每一项都可能成为制约其技术成果为工业企业用户提供价值的壁垒,这是波士顿动力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换言之,破除上述壁垒,将极大释放MIT商业殿堂的技术潜能。

 

二是“实验室”与用户脱离所带来的限制。


 

 

波士顿动力机器人主要面向产业较重的军事、工业等领域,虽然大方向明确,但是具体应用场景却迟迟不见规划。直到近日的三段视频,才隐隐望见波士顿动力在商业规划方面的一些动静:一方面是针对应用场景做出产品规划;另一方面在市场推广方面加大力度。

 

对于商业化节奏,波士顿动力规划将在2019年上市开卖Spot系列机器狗,这是该公司的第一款商业产品,默默吐槽一下,贵公司已经26岁了!对于初期产能目标,波士顿动力称“先来100只试试”,希望打脸不要再发生。


为加强机器人的方向性和实用性,创始人Marc Raibert 表示,波士顿动力已为许多应用场景开展机器人规划。比如,Spot系列机器狗功能包括:从简单的巡查,到重工业,到安防,再到科研,全都能涉足。面对此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搞机器人”的情况,该公司也意识到与市场和场景脱离的问题,并作出了改善。Marc Raibert 表示了其看好的一些领域和应用场景:“目前的机器人科技已经有不少的进展,但仍不够,所以我的工作就是持续推动机器人发展,但同时也寻找一些好的、可能的应用。目前已经在跟几家有潜力的客户接触,例如建筑公司、保全、市政安全如警察、消防机关,以及送货,我不知道自动驾驶准备好没,一旦自动驾驶可以送货到客户家,机器人如 Spot 就能把货物从车上搬下来,送到客户家门前。”

 

同时,波士顿动力公司也在基于自身优势(强大的技术储备)和行业趋势(单纯高端机器人产品不好卖),积极探索新的变现形式。Marc Raibert 也表明愿意为客户满足定制化的需求,通过建立生态系召集第三方合作伙伴,不论是通过技术服务、专利授权,应该可以吸引一些有特殊需求的企业。

 

结尾


对于工业机器人领域而言,技术应用和变现之路漫漫。希望这只饱含技术实力和情怀的公司,能在雄厚资本的支撑下,不抛弃与市场、用户的结合,不放弃与产业携手探求商业模式,最终为技术领航者提供可参照的生存指南。

 

全文完。下面是广告。(偷偷告诉你,研华与伙伴所实行的“共创”商业模式,就是业内主流的实践方向。)

 

峰会报名丨工业物联网峰会邀您‘’共创”

  • 研华、Intel、微软、Arm、海尔等企业巨头联合举办主题论坛;

  • 100位全球物联网领军人物(院士邬贺铨、信通院总工程师余晓辉、清华大学工程师王晨、研华董事长刘克振、CTO杨瑞祥、物联网智库创始人彭昭、CEO赵小飞、e-Works总经理胥军...)分享经验,洞见未来;

  • 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能源环保、智能零售、智能医疗、智慧物流...产业探讨

  • 物联网智库将承办“智联网”专场论坛

  • 6000位嘉宾齐聚沟通平台,交流思想;

  • 30个创新loT.SRP方案密集发布;

  • 50家合作伙伴展示关键领域应用。

 

峰会通票限时免费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