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联盟新闻
  • >>
  • 北交大物流标准化所张铎:统一编码 追溯体系建设的首要突破点 | 专访

北交大物流标准化所张铎:统一编码 追溯体系建设的首要突破点 | 专访

2017/3/17 15:23:05

张  铎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标准化研究所所长、21世纪中国电子商务网校校长、国家重要产品追溯标准化工作专家组成员、国家商务部电子商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委员、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畅想物联网创新创业联盟首席科学家,担任国家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平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平台、国家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示范工程平台、国家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服务平台的技术专家。先后出版《物品编码标识》《产品追溯系统》等多本专著。

 

记者:随着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5]95号)等追溯文件的发布,以及我国领导人数次就我国食品安全发表重要讲话,目前我国食品行业的追溯应用状况是否有所改观,还存在哪些问题?在您看来,我国追溯发展处于何种阶段?

 

张铎: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电子商务、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与推广应用带来了新的契机。国家各部委和各地政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精神,将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生产资料、特种设备、危险品、稀土产品等七类产品列为推进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产品,积极探索高效快速推进。各类产品的追溯平台从无到有,政策制度逐步完善,追溯试点正在逐步扩大,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以食用农产品为例,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上线在即。我国许多地区也开始了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示范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在多个部门、多种模式、多类途径推进中,带来了由不同行业和系统开发出来的追溯平台的标准和技术各不相同,存在重复投资、互不兼容、建设周期长、效率不高等现象。总体上,我国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还处于由探索发展向高速发展迈进的阶段。

   

记者:近日,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商秩发[2017]53号),其中建设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成全国上下一体、协同运作的重要产品追溯管理体制、统一协调的追溯标准体系和追溯信息服务体系。国家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及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特种设备、危险品、稀土产品等分类产品追溯体系基本建成运行。请谈谈其突出看点,重要性及指导意义。

 

张铎:《指导意见》不但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建设目标,还将主要任务细化为六个基本任务和八个分类任务,另外还提出了六项具体的保障措施,对于推进我国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对于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涉及到的各级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相关行业领域、协会团体、企业、院校等,都明确了工作方向,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具体任务。

       

在政府文件中首次提出建立目录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依法制定重点追溯产品目录和鼓励追溯产品目录,对国家重要产品目录实行动态管理,各地酌情制定兼容国家目录的地方重要产品目录。把产品目录管理置于基本任务第一条,充分认识到产品目录管理是产品追溯体系的基础。

         

《指导意见》重点强调要完善追溯标准体系,抓紧研制一批追溯数据采集指标、编码规则、传输格式、接口规范等共性基础标准,实现产品追溯全过程的互联互通与通查通识。

         

与国办发〔2015〕95号文件相比较,《指导意见》新增了产品进出口追溯体系建设,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为重点,建立进口食品信息追溯平台和全国统一的重要进出口产品平台,实现进出口产品流向和质量控制措施的可追溯,提升进出口企业和社会公众对质量追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实现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

       

指导意见必将对我国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记者:您如何理解“全程追溯”?产品追溯体系做到“全程追溯”的难点是什么?

      

张铎:在追溯体系中,基于追溯码和相关设备能唯一标识产品,并可获取产品相关数据与全过程作业活动的过程称之为“全程追溯”。追溯应该包含“追”和“溯”这样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对产品相关信息的追踪,即对于生产过程中主要环节的信息进行记录存档;另一方面是对产品相关信息的溯源,即能够根据产品生产记录信息逆向回溯到产品的源头。从原料生产者、制造商、加工商、批发商、销售商、消费者实现产品所有信息可“追”亦可“溯”。“全程追溯”也可分为外部追溯和内部追溯。内部追溯是建立在产品制造商内部,更加关注的是从原材料采购到形成最终产品全过程的信息可追溯;外部追溯则更关注产品从供应链的一个环节转移到下一环节的相关信息。

       

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要想真正做到“全程追溯”,难点、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追溯观念不统一。在追溯体系建设中,因缺乏对追溯概念的准确定义和解释,追溯的内涵和外延界定困难,导致政府、公众都很难准确辨认追溯体系和其基本功能。例如药品、乳制品、农垦等领域的产品制造商,将其已经获得的一些资质证明视为已经实现了产品追溯,或者将自己的防串货系统、防伪系统宣传为全程追溯体系。

       

另外,由于不能广泛地引导各界积极参与追溯标准的制定,导致标准的可应用性不强,不能很好满足应用主体对标准的需求,形成中央政府部门之间、地方政府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行业主管机构之间、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众多标准同时存在的万“码”奔腾混乱局面。当一个产品上有多个码时,如商品条码、监管码、物流码、追溯码、防伪码、验证码等,不仅给企业带来了许多的麻烦,也让消费者无从断定哪个码才能实现追溯查询。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追溯编码协同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咨询、注册、维护与管理的技术支撑环境。至今还没有制定关于追溯中请求方和接受方关联标准的目录和核心构件、业务信息实体及业务过程目录。

       

总结分析我国社会化外部追溯系统的建设,主要采用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和协调,其下属的事业单位负责建设实施,委托第三方技术公司开发平台,并负责日常运行。这种依赖体制、机制等诸多原因,实现全程追溯体系建设,其结果局限在某一主管机构的行政管辖权限范围内,单一产品、或某一区域的追溯系统越建越多,互不兼容,形成多个信息孤岛,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只有我们充分认识到上述问题,将这些障碍尽快清除,全程追溯才能真正实现。

 

 

记者:产品统一代码是追溯实现的关键,同时也是一种国际化趋势,为什么?企业要实现追溯在编码方面需要做哪些工作?

       

张铎:在《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要加快物品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制定基于统一产品编码的电子商务交易产品质量信息发布系列标准,加强物品编码技术在产品质量追溯中的应用。

         

在产品追溯体系的建设中,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这些标准要基于统一产品代码。抓紧制定基于统一产品代码的追溯码编码规范,才可确保产品追溯体系中不同环节的信息互联互通、产品全过程可通查通识。产品追溯码是基础。每个追溯系统的追溯码编码规则可能会存在差异,但是不同追溯系统的追溯码中,产品的代码必须统一,否则,该追溯系统只能是闭环的内部追溯系统,根本无法满足国家追溯体系的建设要求。

       

伴随国际贸易的发展、跨境电商的普及,全球商品贸易不断扩大,进口食品信息追溯平台和全国统一的重要进出口产品平台的建立,为实现进出口产品流向和质量控制措施的可追溯,追溯码不仅要符合国家标准,同时还要满足国际标准,才可实现全球可追溯。

         

企业在建设产品追溯体系时,切不可闭门造车,一定要高瞻远瞩,具备与国际产品追溯系统和国家产品追溯系统对接的能力,优先采用国际标准,必须采用国家标准。

       

记者:有人认为追溯仅仅是从监管角度提出的要求,对于企业来说缺乏利益驱动,只是被动执行,您怎么看?对于企业来说,追溯的实施能够带来哪些好处?对于行业、消费者、社会各方面都有何作用?

       

张铎:在国办发【2015】95号文件中提出,生产经营企业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健全追溯管理制度,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鼓励采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采集、留存信息,建立信息化的追溯体系。批发、零售、物流配送等流通企业要发挥供应链枢纽作用,带动生产企业共同打造全过程信息化追溯链条。企业间要探索建立多样化的协作机制,通过联营、合作、交叉持股等方式建立信息化追溯联合体。电子商务企业要与线下企业紧密融合,建设基于统一编码技术、线上线下一体的信息化追溯体系。外贸企业要兼顾国内外市场需求,建设内外一体的进出口信息化追溯体系。

       

首先,企业自行建立或者加入产品追溯系统,这是企业基本责任和义务,对于企业保障自己的权益也是十分有益的事情。其次,通过对追溯系统采集到的大量追溯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新产品开发、了解用户需求、应急处理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第三,国家、行业、企业都在加大可追溯产品推广力度,推动大型连锁超市、医院和团体消费单位等主动采购可追溯产品,营造有利于可追溯产品消费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来说也会带来直接的影响。

 

记者:目前,多个追溯系统已经建立,已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指导意见》中基本任务第4条:推进追溯体系互联互通。请问如何才能实现,当务之急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张铎:推进产品追溯体系互联互通,逐步建设中央、省、市级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建立追溯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实现中央平台与有关部门、地区、第三方平台之间的对接。

       

当务之急,第一是要统一编码标准,一物一码,解决追溯码编码混乱、万“码”奔腾的问题,建立标准体系,实现中央政府部门之间、地方政府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行业主管机构之间、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众多标准统一化。

       

第二是要按照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原则,采用大数据、云计算、对象标识与标识解析等信息技术,加快建设中央、省、市级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各级追溯平台建立追溯信息共享交换机制,统一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共享。

       

第三是真正打破条块分割的局面,建立完善追溯体系建设协调推进工作机制,落实部门分工。各地完善领导机制,将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纳入工作考核指标,推动建立追溯行业组织。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采用市场化方式吸引企业加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化追溯服务。

       

第四是加强人才培养。追溯系统的建设不仅涉及政策、标准、技术、管理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人才短缺会制约我们的发展速度,从根本上影响我们追溯体系的互联互通。鼓励科研机构建立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及应用工程实验室,鼓励大学设立追溯专业院系及课程。建立完善追溯专业人才培育机制。建立发展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培训机构,培养多层次的追溯人才。

 

记者:请谈谈未来我国追溯系统发展方向。

        

张铎:我国追溯系统发展的方向必定是良性发展,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追溯产业生态环境。我国未来的追溯系统采用统一编码规则,相互之间兼容,实现建立国家层面的统一追溯体系的编码基础。

       

逐步形成以第三方公共服务为主体的全链条追溯系统。一方面,能够体现企业建立追溯系统的成本易控制、效益长期、资金回收期较短等优势。另一方面,企业建立的追溯系统,不会面临建立市场诚信体系的困难。

       

需更加重视追溯数据共享程度和能力建设。目前,我国产品追溯系统主要以点对点模式为主。随着追溯产业发展,将会出现点对点追溯、链式追溯、交叉追溯、集中追溯、指针追溯、智能追溯等多种模式。

       

产品追溯系统的建设将更加务实程度。追溯系统的经济性决定其可操作,同时,相对精确性决定其效果,追溯的精确性即确定问题源头或产品某种特性的能力。在物品的追溯过程中,可根据追溯的要求,将追溯精确到单品、批次、包装单元等。

       

同时,要鼓励大型连锁企业、医院、学校等团体消费单位优先选购可追溯产品。有了广泛的应用基础和追溯环境,才可保证追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产品追溯系统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GS1系统作为全球化的标准体系,随着追溯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我国追溯系统走向国际化将成为必然,包括GS1在内的国际标准必将在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