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标准引领中职公共基础课改革

2020/2/11 7:58:15

作者:中国标准化
发布时间:2020-02-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职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填补了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的空白,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正式由教学大纲阶段过渡到课程标准阶段。

2019年12月,教育部颁布实施首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信息技术、物理、化学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将陆续颁布实施思政、语文等另外五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与原有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注重教师的传授不同,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五门中职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正式由教学大纲阶段过渡到课程标准阶段。

完善标准体系,推进职业院校“三教”改革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最新颁布的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是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填补了之前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缺少课程标准的空白,完善了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为深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以往制定的教学大纲集中了集体智慧和力量,10多年来实质上发挥了课程标准的作用,对保障职业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研制课程标准,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理念的进步,从关注教师教学到课程实施,从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教学上的最高要求到对全体学生的最低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新课程标准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改革先进经验,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该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轴,立足中等职业学校实际以及培养国家未来合格公民的现实需要,以标准规范引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师、教材和教法系统性改革。

新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与任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以及课程实施等六部分内容,各部分内容系统设计,有机衔接,凝聚了一流专家和优秀教师的集体智慧,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内容、方式和应该达到的目标都做了具体规定,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础性工程。

在落地实施课程标准过程中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养培训,要组织教师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研讨,要根据课程标准组织编写教材,在教学提示和教学实施建议中则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提出明确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在一定意义上课程标准是推进“三教”改革的行动指南。

聚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各种学业测试聚焦核心素养的养成。顺应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本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参照,立足中等职业学校和中职学生公共基础课学习的实际,研制学科核心素养,注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为高中阶段学生应该具有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中等职业教育长期存在着升学和就业两种取向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地位得以明确并强化了体系建设,发展重心不断上移,高职院校蓬勃发展。尤其是2019年高职百万扩招,对于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家庭和学生来说,升学已经具有合理性,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实践中也形成了中高职连体办学。与以往不同的是,今日之升学不是转轨到普通高校,而是接轨进高等职业院校深造。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要有机衔接义务教育,合理对接高中相应课程的课程标准,分为基本要求和拓展要求,以此保障中职学生就业必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并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实现方式上,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学科本位,更强调实践能力导向,关注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衔接,注重公共基础课程学习,融通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和职业情境,通过丰富而真实的实践切实提高学生